雞冠山登山步道:巨石巖稜360度無敵展望,挑戰膽量的視覺饗宴與安全指南

上週三臨時起意衝了雞冠山登山步道,說真的,這條步道名氣可能不像陽明山東西大縱走那樣響亮,但它的視野,絕對能排進我臺灣登山經驗的前幾名!十年揹包客資歷,爬過大大小小上百條步道,我得說,雞冠山的「奇」與「險」,那份直擊人心的壯闊,絕對值得你專程跑一趟。別被它名字或資料上寫的「中級」嚇到,掌握好重點,一般體能的夥伴也能挑戰成功!今天就來分享我親身走過的詳細攻略,還有那些網路資訊沒說清楚的小眉角。

交通 & 停車:自駕最方便,但車位真的要靠點運氣

老實說,來雞冠山登山步道,強烈建議自己開車或騎車。大眾運輸?嗯,不是沒有,但班次真的少得可憐(查了一下,大概一天就幾班公車會經過最近的大溪站),下車後還要走一大段不算短的馬路(將近30分鐘!),光是想到還沒爬山就先耗掉一堆體力,我就直接放棄這個選項。

  • 開車怎麼走?
    • 最直接:導航設定「桃園市大溪區頭寮產業道路」(靠近慈湖附近)。相信我,設定這個比設定模糊的「雞冠山登山口」精準得多。從大溪交流道下來後,沿著臺7線往慈湖方向,看到頭寮產業道路的指標轉進去就對了。
    • 重點來了:登山口在哪裡? 開進頭寮產業道路一小段後(約1公里多),你會遇到一個比較大的轉彎處,路邊會看到幾塊不明顯的空地(就是停車處啦!),還有「石龜坑山 / 雞冠山登山步道」的牌子(字有點小,眼睛要利一點!)。這裡就是主要的起登點。
  • 停車攻略(真心話時間):
    • 登山口旁的「路邊空地」:這是首選,免費!但位置極少,目測頂多停個6-7輛車就滿了(包含機車位)。我平日早上9點半到,只剩最後一個小縫能塞進去,假日?不敢想像... 建議越早到越好
  • 慈湖停車場: 如果上面滿了,就乖乖開回臺7線上的慈湖停車場(公有收費停車場)。停好車後,必須「往回走」進入頭寮產業道路,再步行約15-20分鐘才能抵達登山口。這段產業道路有點坡度,當作暖身吧,只是回程爬完山再走這段回停車場,會有點厭世就是了。
  • 其他路邊? 頭寮產業道路狹窄,強烈不建議隨意路邊停車!不僅阻礙通行危險,聽說被開單的機率也不小。結論:早到早停,不然就認命停慈湖。


步道介紹:巨石、巖稜、360度無敵展望,挑戰膽量的視覺饗宴

踏上登山口,雞冠山登山步道立刻給你下馬威!一開始就是連續不斷的陡上石階,坡度真的有點硬(喘)。這段路樹蔭算多,但悶熱感還是存在,記得調整呼吸、慢慢爬。大概奮鬥20-30分鐘後(看個人腳程),石階逐漸減少,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的土徑和需要手腳並用的岩石地形,感覺像換了場景!

真正的精彩,從踏上那狹窄的「雞冠巖稜」開始!這大概就是雞冠山登山步道名稱的由來。這片裸露的巨大巖壁,是整趟旅程的精華與難點所在。走在上頭,兩側幾乎沒有高大的樹木遮蔽(雖然旁邊有小樹枝,但聊勝於無),腳下是深谷,360度的視野瞬間炸開!左邊可以看到石門水庫後池的碧綠湖水,右邊則是層層疊疊的青山,天氣爆好時,連臺北101的模糊身影都看得到(我用長焦鏡頭確認過!),視覺震撼度絕對是滿分!

雞冠山登山步道巖稜段特色與感受
🏔️ 景觀震撼度 ⭐⭐⭐⭐⭐ (毫無疑問滿分!)
⚠️ 暴露感 非常高!懼高者慎入
🧗 透過技巧 需專注、手腳並用、踩點穩健
🌿 輔助設施 僅部分段落有簡易繩索
📸 拍照熱點 多處巨石平臺,安全第一

透過巖稜段需要點膽量和技巧。有些地方真的窄,只容一人勉強透過,踏點要踩穩,重心放低。官方設定的繩索... 嗯,有用是有用,但部分地方繩子看起來有點年代感,或是綁得位置不太順手,千萬別把全身重量都依賴在繩子上! 務必靠自己的平衡感和穩健的步伐。這一段我走得特別慢,一方面小心,一方面也是被美景拖住腳步狂拍照(安全第一的前提下!)。過了驚險刺激的巖稜頂端,步道會轉進樹林裡,坡度稍緩,最後抵達「石龜坑山」三角點(海拔標高雖不高,但展望被樹擋住比較多),這裡通常作為折返點(原路返回)。


步道資訊:搞懂這些,安心出發

想挑戰雞冠山登山步道,行前把這些基本資訊摸透很重要,關係到你的行程規劃和安全:

  • 營業時間: 雞冠山登山步道位於山坡地,全天24小時開放,沒有人為管理的開放關閉時間。但!拜託大家,強烈不建議摸黑走這條步道! 尤其巖稜段,晚上或清晨光線不足時危險性暴增。最佳登山時段: 建議上午出發,最晚下午2點前要開始下山,確保有充足日光。午後山區易起霧或變天,巖稜段濕滑風險高。
  • 步行時間: 這點差異很大,看個人腳力和停留時間(拍照、休息)。以我這常爬山但不算飛毛腿的中等速度,從登山口→ 巖稜 → 石龜坑山三角點 → 原路返回登山口,抓3.5到4.5小時比較充裕(包含拍照、喝水、短暫休息)。如果腳程快、停留少,也許3小時搞定;如果慢慢走、拍照拍很久,可能要5小時。新手建議直接抓4.5小時以上,寧可多估別少估。
  • 步道長度: 主要路線(O型走法不普及且路況較差)就是原路去回。從登山口到石龜坑山三角點,單程距離約 1.8 - 2.0 公里左右。所以全程來回距離大約是 3.6 - 4.0 公里。別看數字好像不長,爬升量才是重點!
  • 步道難度: 官方或網路常標註「中級」,我個人認為這個分級蠻中肯。難點在於:
    • 陡峭爬升: 一開始的石階和後續土徑坡度都不小,總爬升高度約 400 公尺,心肺挑戰不小。
    • 裸露巖稜: 地形暴露感極強,需要手腳並用、平衡感要好,懼高者可能會腿軟。
    • 部分路段濕滑: 尤其雨後或潮濕天氣,石頭和土徑濕滑,風險大增。
    • 繩索輔助有限: 並非全程都有完善繩索,需靠自身技巧。
    結論: 不適合毫無經驗的登山新手,建議要有爬過郊山或稍有坡度野徑的經驗再來挑戰。體能也需要一定基礎。懼高者請「非常」慎重評估。
  • 步道型別: 這條雞冠山登山步道屬於原始山徑混合人工石階 + 裸露岩石地形。原始山徑比例很高(尤其後段),夾雜樹根、泥土、石塊。人工石階主要集中在前半段。最核心的就是那令人難忘的裸露砂岩稜線
  • 是否申請: 不用!好家在! 雞冠山登山步道不需要事先申請入山證或許可證。屬於隨時可出發的郊山步道。但還是要提醒,安全自負,天氣不好就別硬闖了。

路線資訊:走法單純,但細節決定體驗

路線選擇上其實很單純,主要就是原路去回
1. 登山口(頭寮產業道路旁)→ 陡上石階/土徑雞冠巖稜(精華區)石龜坑山三角點(折返點)→ 原路返回登山口。

沿途標示?嗯... 老實說,雞冠山登山步道的路標系統「有待加強」。雖然不至於迷路(主要就一條路往上),但岔路口或方向指示牌非常稀少或不明顯。建議:

  • 一定要下載離線地圖! 推薦用「健行筆記APP」或「Hikingbook」的路線圖,並事先下載好,山上訊號時有時無。
  • 多留意樹上的登山布條: 山友綁的布條是重要指標,尤其在不明顯的轉彎處或透過岩石區時。
  • 「跟著明顯路徑走」原則: 避免離開踩踏痕跡明顯的主路徑。


附近景點:爬完山順遊好選擇

辛苦爬完雞冠山登山步道,時間還早或肚子餓了?附近有不少知名景點可以順道一遊,讓行程更豐富:

  • 慈湖陵寢(後慈湖):

    • 介紹: 最知名的就是儀隊交接(前慈湖)和幽靜的後慈湖生態步道。後慈湖需預約申請才能進入,湖光山色很美,步道平緩好走,跟剛剛的雞冠山是截然不同的風格,適合放鬆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一段1097號(陵寢管理處)。
    • 交通: 就在臺7線上,離雞冠山登山口開車約5分鐘。停車方便(就是之前提到的那個公有停車場)。
    • 營業時間: 前慈湖廣場區域:08:00 - 17:00。後慈湖生態步道:需預約導覽,固定場次時間(通常09:00 / 10:00 / 13:00 / 14:00等),詳情查觀光局網站。週一公休(若遇國定假日則照常開放)。
  • 大溪老街:

    • 介紹: 不用多說了吧!充滿巴洛克式立牌樓的老街,豆乾、豆花、碗粿、花生糖等傳統美食聚集地,適合逛吃逛吃、買伴手禮。走走和平路、中山路感受古早味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、中山路一帶。
    • 交通: 從雞冠山開車過去約15-20分鐘。假日停車位難找,建議停外圍停車場再走進去。
    • 營業時間: 老街店家約09:00/10:00 - 18:00/19:00(各店不一,假日較晚),老街街道本身全天開放。
  • 石門水庫(壩頂 / 環湖公路):

    • 介紹: 就近欣賞水庫壯闊風光。可以開車上壩頂眺望(有收費站),或沿著環湖公路開,找喜歡的點停下來看湖景、吃活魚(附近很多餐廳)。
  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溪區環湖路(石門水庫管理中心)。
    • 交通: 從雞冠山開車到石門水庫壩頂約15-20分鐘。
    • 營業時間: 石門水庫園區開放時間 08:00 - 18:00(各收費站、景點可能略有不同)。壩頂可進入。


注意事項:爬雞冠山,安全細節不能馬虎!

這條步道很美,但潛在風險也不小。根據我那天走的經驗,嘮叨幾個重要提醒:

  • 天氣是王道! 絕對不要在雨天、雨後或地濕的時候去挑戰雞冠山登山步道!那巖稜上的砂岩,一碰到水,滑得跟抹了油一樣!我走的時候前一天放晴,地面是乾的,踩在一些石板坡上都還能感覺到有點澀澀的,很難想像下雨會有多恐怖。出發前務必看詳細氣象預報(不只大溪,要看山區!),天氣不穩就果斷放棄或改去附近慈湖、老街。
  • 裝備要齊全:
    • 鞋子最重要! 請穿抓地力強的登山鞋!我那雙陪我徵戰多年的越野跑鞋,在乾燥的巖稜上還算穩,但遇到一點點沙土坡,還是會小滑一下。普通運動鞋、平底鞋、拖鞋?拜託千萬不要!去大溪老街穿就好。
    • 手套必帶! 手腳並用的路段很多,手套能保護手不被岩石磨傷,拉繩子也比較不痛。我用的是露指的工作手套,便宜好用。
    • 足夠的飲水與行動糧: 爬升耗體力,尤其夏天悶熱易流汗。我帶了1500cc的水,加上一小包堅果和一根香蕉,才勉強夠用(我算是喝水偏少的人)。建議每人至少帶足1000-2000cc(看個人習慣與天氣),帶點補充熱量的小零食。
    • 防曬不能少: 巖稜段毫無遮蔽!那天太陽不大,但我還是擦了防曬,戴了鴨舌帽,結果脖子後面還是稍微曬紅了。帽子、太陽眼鏡、防曬乳都備齊吧。
    • 登山杖? 個人覺得前半段陡上和最後下山時,有登山杖輔助膝蓋很有感。但在狹窄巖稜段,登山杖反而礙手礙腳,我會收起來。所以帶不帶看個人習慣,要帶的話請選擇快扣式方便收納的。
  • 安全優先:
    • 懼高者請三思! 巖稜段的暴露感不是開玩笑的,我有點輕微懼高,走在最窄、兩旁最空曠的地方,心跳是真的會加速,眼睛不太敢亂瞄旁邊的懸崖。如果真的很怕高,可能會卡在途中進退兩難。
    • 一步一步踏穩: 尤其在岩石區,專注看眼前的踏點,確認踩穩了再移動重心,不要急。繩子輔助,但別過度依賴。
    • 拍照請停步: 美景當前很難忍,但請務必在「安全的平臺」或「寬闊處」停下來再拍照。邊走邊拍在巖稜上太危險。
    • 垃圾帶下山: 沿路沒垃圾桶,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,維持山林乾淨。
  • 手機訊號: 步道前半段(靠近登山口)可能有微弱訊號,但進入中後段特別是巖稜和石龜坑山三角點附近,收訊很差或斷訊。離線地圖和告知家人行程非常重要!

雞冠山登山步道Q&A (一次解惑!)

Q:雞冠山登山步道適合帶小孩或長輩去嗎?

A:坦白說,不推薦。步道前半段陡峭,後段巖稜地形對小孩和長輩來說風險較高,需要攀爬、平衡,懼高者也不適合。若家人腳力好、有經驗且不畏高,務必全程密切注意安全。否則,附近的慈湖步道、大溪老街會是更輕鬆的家庭出遊選擇。

Q:爬雞冠山登山步道需要特別申請或者付費嗎?

A:完全不需要!目前雞冠山登山步道是免費開放的,也無需申請入山證。抵達登山口即可直接開始攀登,非常方便(除了停車位難找...)。

Q:只走一半到巖稜拍照就折返,值得嗎?

A:非常值得!雞冠山登山步道的精華就在巖稜段!走到巖稜頂端的大平臺,壯麗視野已經值回票價(雖然不用門票)。若時間有限、體力稍差或不想攻頂三角點(其實三角點展望普通),走到巖稜平臺拍完照、欣賞完美景後原路折返,是個非常合理的選擇,全程時間可縮短至2~2.5小時左右。重點景觀都看到了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